隧道施工的未来:何川院士揭秘智能建造技术进步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5-03-10 10:42:55

  在中国工程界,隧道施工一直是一个备受瞩目的领域。而这次,何川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将目光投向了隧道工程的智能建造进程。在2024年11月2日召开的第二十一次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年会中,何院士以《隧道工程智能建造技术进展——钻爆法隧道》为主题,分享了他在这一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

  可以说,钻爆法隧道施工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人力开挖到机械化的华丽转身。1949年之前,施工主要依靠人力;而到1950至1970年,隧道技术逐步引入小规模机械设备,像气腿式风动凿岩机和矿车等工具开始登场。1980至2000年,伴随着大型机械化施工的推进,长达10公里以上特长隧道的自主修建不再是梦想。至2016年,郑万高铁的建设标志着机械化和智能建造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何院士对智能建造的理解非常独特,他提出这一理念应融合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技术,通过对围岩、隧道及各类设备和人员的全面感知与数据连接来构建智能决策能力。这不仅是对技术的革新,更是全新建造方法的诞生。简单来说,智能建造的核心承载着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联结了地质、信息和设备,开启了“感知、学习和决策”的新纪元。

  然而,要将这一智能建造理念变为现实,还需攻克围岩地质判识、动态决策和智能装备的研发等多重难题。在“高海拔超长超大埋深钻爆法隧道智能建造关键技术及装备”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支持下,何院士团队已经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其创新涉及:

  正如何院士所言,智能建造的实现离不开强有力的机械化基础,就如同没有轮子的马车无法达到自动化。在工程机械的研发中,行业目前仍以辅助人工为主,许多高难度工序需要更多智能化装备来提升效率。好在,建设机器人正逐步进入市场,未来的工地将融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助力智能建造迎来全新突破。

  在这场科技与工程的革命中,隧道建设行业正走向更加智能、精准的未来。随着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隧道工程将是人机协作的新模式,是不断进步的智能建造的典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